专 业 网 上 水 产 市 场 | 找产品 | 找买家 | 找合作 | 找公司 | 发供求 |
|
当前位置:首页 > 供应信息 > 水产成品 > 活鲜产品 > 鱼类 > 黄颡鱼/黄腊丁 |
|
|
详细信息 | 联系方式 | 图片展示 | 留言询价 |
产品产地:广东省 产品规格:3-5 产品价格:0.3 产品数量:6786757 |
雄威水产 联系电话:182-1953-0310 本鱼苗养殖场 长期大量供应鲫鱼、加州鲈鱼苗、黑鱼苗,乌鱼苗,黄骨鱼苗,台湾泥鳅苗,鸭嘴鱼苗,青鱼苗,边鱼苗,叉尾鱼苗,甲鱼苗,胭脂鱼苗, 缩骨大头鱼苗 、鲶鱼苗 、丁桂鱼苗 、鲈鱼、桂花鱼苗、 四大家鱼、罗非鱼、本地埃及塘虱鱼等等, 以上鱼苗及成鱼规格齐 、成活率高。价格较新,较快。欢迎广大养殖户前来参观、洽谈。 鱼苗场拥有十多年养殖经验,是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养殖户的优秀供应商,可以免费提供鱼塘养殖规划等各种优质服务,实现共赢。鱼苗场对于广东广西湖南等邻近区域实行量大专车送货上门的优质服务,量少的实行班车托运服务,对于较远的地区,我们用双层氧气袋包装装箱服务,对于大部分区域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到达指定的机场,客户只需提货即可。 黄颡鱼,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体长123-143mm,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 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称:玩蚱,戈牙昂公,咯鱼嘎鱼,咯咯噎,黄腊丁,央丝,黄骨鱼,电猫鱼,鲶鱼胡子,昂棘鱼,少数地方也有称作好鱼、旺丫。英文名:Yellow catfish。 体长,腹平,体后部稍侧扁。头大且平扁,吻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额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须4对,大多数种上颌须特别长。无鳞。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硬刺尖带有毒性,刺活动时能发声。胸鳍短小。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带黄色。 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 养殖技术 一、技术简介 黄颡鱼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亦有巨大的市场,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 黄颡鱼人工养殖是近年开发的养殖新技术。 二、操作要点 1.池塘条件。 养殖黄颡鱼的池塘面积要求不严,可大可小,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池底淤泥不宜过厚,以泥沙质底为佳。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量充足。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消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90公斤,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 2.池塘主养。 池塘主养黄颡鱼,鱼种规格以10--15厘米、体重15--35克左右为佳,每亩放2500--5000尾左右,并配养鲢、鳙鱼各100尾,用以调控水质。饵料日投喂量,全价配合饲料按鱼体重的1%--4%左右、小杂鱼虾按体重10%左右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可参照下述配方进行配制:鱼粉30%--40%,菜饼10%--35%,豆饼 20--30%,次粉15%--18%,米皮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2%--5%。由于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因此,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要求较高,否则影响黄颡鱼的正常生长。对已经驯食的人繁种苗可直接投喂人工饲料,对天然种苗还须经驯食1周左右才能正常摄食工作饲料。驯食方法:先用鱼糜沿池边泼撒,1--2天后,待鱼种开始前来摄食,再逐步添加人工饵料搅入鱼糜中定点投于水边,最后转为全部人工饲料进行定点、定时、定量投喂。 3.混养。 黄颡鱼套养在其它养鱼池中,可以利用池内的一些野杂鱼虾,不必为黄颡鱼另行投喂饲料,每亩放50--100尾规格在35克左右的鱼种,可获得10--15公斤商品黄颡鱼。套养黄颡鱼种的放养规格不宜过小,池中不宜再配养其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如大口鲶、乌鳢等。 4.水质管理。 黄颡鱼耐低氧较常规鱼差,喜清洁水,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40厘米,放养密度高的池塘应设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定期加注新水。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立方米。 5.鱼病防治。 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养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和寄生虫生于鱼体鳃丝及内脏各部位引发疾患,需在平时养殖中注意观察,针对异常情况提前预防。 池塘养殖 池养黄颡鱼,大致有主养和套养两种形式。 一、主养黄颡鱼一、池塘准备。黄颡鱼对池塘要求不严,一般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3-10亩,最好不选淤泥厚的老化池塘。每个池塘都须有可控制的进、排水口。一般主养池塘面积为3-5亩或10亩以下,水深以1.5-2.0米较为理想,池塘较浅光照度较强,不利于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要求。 池塘在放鱼前10-15天用生石灰(70-90公斤/亩)或漂白粉(4-6公斤/亩)进行清塘消毒。一般在池塘消毒后第2天加注水0.8-1.0米,第3-4天按350公斤/亩施入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以繁殖天然饵料,等到毒性完全消失后,放入鱼种,加满池水。每个池塘配备1台1.5千瓦-3.0千瓦的增氧机。 二、鱼种放养投放的苗种无论从天然水域捕捞或人工繁育的鱼种,都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基本一致,一般尾重15克左右,放养期3-4月之间,每亩放养1000-1500尾;同时每亩套放尾重100克左右团头鲂鱼种100-150尾;尾重50克的鲢、鳙鱼种50-80尾。搭配品种不宜用鲤、鲫、罗非鱼等杂食性的底层鱼类,这些鱼类的生活习性与黄颡鱼大致相当,混养这些鱼类会跟黄颡鱼争夺饵料和栖息环境,影响黄颡鱼的生长。 在黄颡鱼鱼种下池1周后,搭配投放一些与黄颡鱼在生态和食性上没有冲突的其它鱼类,以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如搭配体长15-20厘米的花鲢50尾/亩,体长15-20厘米的白鲢200尾/亩。鱼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浸洗消毒,以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鱼种下塘前,鱼篓内水温与放养池水的温差不超过3℃。 三、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认真观察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注入新水,防止水质恶化,还可防止鱼体发病和产生浮头现象。最好每隔10天注入新水20-30厘米,在阴雨天要开增氧机。 由于长期投饲,池塘水质会逐渐变化至呈弱酸性,这对黄颡鱼生长不利,可以通过合理的使用药物,调节池水的pH值在7.0-8.4之间。调节池水水质的药物多为生石灰,一般为每半个月左右用1次,每次用量为15-25公斤/亩。四、注意事项。鱼种在放养、捕捞、计数、运输时的操作要轻,使用的工具要光滑,避免碰伤鱼体。黄颡鱼对常用水产药物忍受能力不及四大家鱼,这可能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的缘故,所以,对黄颡鱼用药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防止黄颡鱼因中毒而死亡。黄颡鱼对硫酸铜、等药物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 出塘一定要根据规格大小、市场行情来定,一般在100克以上便可上市。 二、套养黄颡鱼 一、品种搭配。鱼种放养时间一般选择在冬季或春初进行,放养规格一般为20克/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鱼种放养前,应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后,方可放养。同时,搭配花白鲢的夏花鱼种,花鲢 1000尾/亩,白鲢3000尾/亩。 黄颡鱼在饲养其它品种的池塘中进行混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5厘米左右的大规格夏花或10-15克的冬片苗直接套养在池塘中,在不增加投喂饲料,不增加人工、水电等成本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塘中优质鱼类产量及经济效益。 二、套养密度套养密度应根据其它底层放养和饵料情况而定,常规饲养方法的商品鱼池塘,每亩套养5厘米左右长的大规格夏花250尾或10-15克的冬片苗种2.5公斤。经过一个生长季节的套养,大规格夏花年底可长成平均规格100-150克左右的成鱼15公斤。在不是以鲤、鲫等底层鱼类为主养鱼的池塘,黄颡鱼的套养量可成倍增加。 三、日常管理黄辣丁的养殖过程当中,日常管理比较重要,主要应抓好饵料投喂。黄颡鱼是以肉食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所喂饵料可用占总量30%-40%的鲜小杂鱼虾绞碎成鱼浆后,拌和60%-70%的植物性粉状饵料(豆饼4份、小麦3份、玉米2份),添加1%维生素和无机盐,制成团块投喂。根据黄颡鱼集群摄食的习性,在池塘中设置固定的食台,一般每亩鱼塘设食台1-2个。每日定点投喂2次,投喂量占池鱼重量的5%-9%,一般每天上午7-8时、下午5-6时各投喂1次,考虑黄颡鱼晚间摄食的生活习性,上午投喂一天投饵量的1/3。有条件时可适当投喂水蚤、丝蚯蚓、蝇蛆等鲜活饵料。鱼类生长旺盛时期,可适当投喂一些水、陆草,以供团头鲂摄食。 由于投喂绞碎的动物性饵料较多,水质易恶化,要勤注新水。一般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1/4-1/3,以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4-9月)每隔15-20天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每亩10-15公斤,调节池水的pH值(6.8-8.5)。要适当投入一些活螺蚬等,用以净化水质,并作饵料。 四、鱼病防治黄颡鱼抗病力强,病害少,只要预防得当,一般不易发病。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水体、食台消毒。定期在鱼浆中加入1%食盐,连续投喂5-7天,投喂的饵料要新鲜、干净,要坚持不投喂腐烂变质的饵料。每月用1-1.5毫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0.3毫克/立方米强氯精杀菌1次。巡塘观察发现黄颡鱼摄食不旺和行动迟缓等情况应立即检查,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镜检,进行综合分析和确诊后,对症下药;并加强池水更新和消毒措施。黄颡鱼 精养高产技术要点 黄颡鱼,俗称黄牙头,广泛分布于各大江河水系,以鄱阳湖所产的种类品质最优。黄颡鱼以其肉嫩味美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1.池塘条件精养高产鱼塘要求水源良好,排灌方便,面积1334—3335平方米(2—5亩),水深以1.5—2米为宜,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池底淤泥少。静水塘必须配增氧机。 放苗前7天排干池水,每667平方米(1亩)用10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第3天注入新水,并用“901鱼虫净”杀灭水蜈蚣、蝌蚪等敌害,提高黄颡鱼苗种成活率。 2.鱼苗放养鄱阳湖地区人工繁殖的黄颡鱼苗,6月上旬可达1.5厘米,最好在水泥池或小土池中暂养10天,达3厘米左右的夏花规格再下塘。暂养期间主要投喂红虫和鱼肉糜,后期拌喂粉状配合饲料。放养量视池塘条件和饲料保障程度而定,一般放养量每667平方米可达5000—8000尾。正常情况下,经120—150天饲养,尾重可达100—150克的商品规格,667平方米水面单产500—800公斤。黄颡鱼性情温驯,抢食能力弱,不宜配养其他吃食性鱼类。从调节水质、合理利用天然饵料出发,必须混养大规格的(100克/尾以上)鲢、鳙鱼种,密度为667平方米200尾左右,混养鱼单产可达150公斤。 鱼苗放养前要用3.5%的食盐溶液或60毫克/升的甲醛药浴消毒5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和寄生虫。因气温高,最好在外包彩布的网箱中进行。 3.饲料投喂黄颡鱼为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精养高产的前提是大量投喂优质饲料,并做到科学喂养。要设置2—4个食台,并进行驯食,使鱼群在固定时间到固定地点集中抢食。尾重20克以前,用鱼肉拌粉状配合饲料,加水捏成团状投喂;尾重20—50克,投喂粒径1.5毫米,粗蛋白含量35%—40%的配合饲料(或破碎的鱼苗料);尾重50克以上,改投粒径2.5毫米、粗蛋白含量30%左右的配合饲料。 养殖期间严格做到“四定”投饲:一是定点。饲料要投喂在食台上或附近,不要满塘随意投喂,也不要随鱼群变动位置。二是定时。每天上午9—10点喂日饵量的1/3,下午4—5点喂2/3,每次喂30分钟,并按“慢、快、慢”的节奏投饲,避免养分溶失。三是定量。日饵量随水温变化和鱼的生长适时调整,日投饲率为3%—8%,一般以投饲后1小时大部分鱼吃饱离开食台为度。四是定质。确保饲料新鲜不变质,在价格合理的前提下,选择蛋白含量高、营养均衡、适口性和稳定性好的优质饲料,正常情况下饲料系数为2.5左右。滨湖地区野杂鱼资源丰富,可拌喂冰鲜鱼肉,以降低饲养成本。 4.水质管理黄颡鱼喜清水,要求池水溶氧达5毫克/升,每天大部分时间不低于3毫克/升。精养塘因密度大,且大量投喂高蛋白饲料,排泄物及残渣易恶化水质,导致缺氧浮头,甚至泛塘。养殖期间一方面要定期冲注新水、更换老水,确保水质鲜、活、嫩、爽;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增氧机,充分利用其搅水、曝气、增氧功能,避免池水富营养而导致低溶氧综合征。 5.鱼病防治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很少发病,但集约化高密度人工饲养易暴发细菌性病和寄生虫病。勤洗勤掏食台,清除残饵并消毒食台,是有效的预防措施。饲养期间,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如全池泼洒0.3毫克/升强氯精或20毫克/升甲醛,0.7毫克/升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结合内服痢特灵(每公斤饲料加0.5克,连喂7天),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若病情严重,还可拉网集中起来用50—60毫克/升甲醛药浴5分钟。此外,每隔半个月每667平方米施放15公斤生石灰,既可调节水质,又可预防鱼病蔓延。 鱼苗放养: 放养密度:每亩放养5—10万尾,以单养为好,放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鱼苗必须在0.9厘米以上放养,活力要好,游动正常,已开食的鱼苗。 ⑵同一池鱼苗要求是同一批的鱼苗。避免培育规格参差不齐,放养时操作要轻快,注意放苗温差,温差不要超过2℃。 ⑶鱼苗放养前一定要试水,其方法为:用桶装一桶池水,放入几尾鱼苗,经12个小时观察无异常现象,可放心放养鱼苗。 饲养管理: ⑴水质管理:鱼苗浅水下塘(40—60厘米),以后每隔3—5天注换水1次,每次注换水8—10厘米,保持一定的水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 ⑵饵料投喂:鱼苗下塘后,开始不投饵或少量投喂配合团状饲料。一周后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饵料,日投量为每万尾苗0.25—0.5公斤配合饲料。配合饲料参考配方:鲜鱼浆35%,豆饼粉25%,麦麸 23%,玉米粉 15%,粘合剂2%。 投喂方法:依据黄颡鱼的集群摄食习性,采取多点集中投喂方法,投喂面积占池塘面积的6—10%。 混养技术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因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人工养殖有一定困难,因此开展混养已势在必行。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养黄颡鱼5公斤~20公斤,亩增效益在100元以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成鱼池混养 成鱼池混养黄颡鱼,对池塘主养的鱼类没有严格的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鱼池和主养吃食性鱼类(如鲤鲫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池均可混养黄颡鱼。鱼池面积20亩~30亩,水深2米~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一般亩放黄颡鱼40尾~50尾,规格3厘米/尾~4厘米/尾,可亩增收黄颡鱼5公斤~8公斤。 亲鱼池混养 亲鱼池混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亲鱼池的水体空间,提高亲鱼池利用率,而且黄颡鱼可以摄食亲鱼池中的一些与亲鱼争食耗氧的小型野鱼类。亲鱼人工繁殖结束后,每亩放养黄颡40尾~60尾,规格2厘米/尾~3厘米/尾,可亩增收黄颡鱼6公斤~10公斤。 成蟹池混养 蟹池混养黄颡鱼,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天然饵料生物资源。一般蟹池面积30亩~50亩,水草覆盖率在50%左右,蟹种放养后,亩放养黄颡鱼30尾~50尾,规格3厘米/尾~5厘米/尾,可亩增黄颡鱼5公斤~10公斤。 河沟混养 河沟中低值野杂鱼类较多,混养黄颡鱼可节省人工饵料。一般亩放黄颡鱼40尾~60尾,规格2厘米/尾~4厘米/尾,可亩增黄颡鱼6公斤~12公斤。 大水面混养 大水面混养黄颡鱼,群体产量高,既不影响主养品种的产量,也不需另外投饵。一般亩放黄颡鱼40尾~60尾,规格3厘米/尾~4厘米/尾,可亩增黄颡鱼8公斤~15公斤。 注意事项 无论采用何种混养方式,在养殖管理中须注意如下事项: 一、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黄颡鱼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故混养时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 二、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尾~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厘米/尾~4厘米/尾。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三、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它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 四、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黄颡鱼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先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后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夜间为主。 五、蟹池中混养黄颡鱼,因河蟹、黄颡鱼在生态上处于相同的水层位置,容易引起两者生态位置竞争。因此,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否则影响黄颡鱼饲养效果。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公斤~400公斤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的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 常见疾病 黄颡鱼是中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黄颡鱼的病害也逐渐增多,危害加大。为此,提出几种常见疾病的主要控制技术。 机械损伤 病因 由于黄颡鱼喜集群生活,其胸鳍和背鳍长有硬棘,在生产操作和运输中易造成鱼体皮肤擦伤、裂鳍等机械性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并以烂鳍和生长水霉为主要症状。 流行情况 主要为网箱分养操作及大规格鱼种长途运输后受伤。 疾病控制技术 在拉网锻炼、运输中要细心操作。出苗时,暂养网箱时间不要过长,并尽可能降低暂养箱的放养密度。运输用水中可以 适量添加土霉素,鱼种入池或入网箱前要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或30%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 黏孢子虫病 主要症状:病鱼皮肤组织破溃,体表布有大小不规则的小白点,鱼体日渐消瘦死亡。 防治方法:用90%晶体配成0.1%~0.5%溶液,浸洗鱼体5~10分钟,或用90%晶体化水后全池泼洒,用量为0.2~0.3毫克/升,隔1~2天再用1次,连用3次。 烂鳃病 主要症状:病鱼头部乌黑,鳃部苍白有黏液,鳃丝腐烂,鳃盖骨的内表面发炎充血,腐蚀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在食场周围用漂白粉挂篓防治。病重时,用漂白粉溶液泼洒全池,使池水中药物浓度达1毫克/升;或用五倍子全池遍洒,使池水中药物浓度达1~4毫克/升;也可用枫杨树叶,用量为30克/米3,捣烂后全池遍撒。 出血性水肿病 病因 由细菌感染引起。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浓液,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易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疾病控制技术 养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以上;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应到饵料中添加1%食盐。 水霉病 病因 由水霉菌感染引起。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向内外生长与蔓延扩散,呈似灰白色的棉絮状附着物,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若鱼卵上布满菌丝,则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成为死的鱼卵。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和成鱼。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多因在拉网、分箱、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疾病控制技术 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达到2mg/L浓度,2天后再泼洒1次。受精卵在孵化前要进行严格消毒,水温最好控制在26~28℃,孵化过程中还要对受精卵进行再次消毒。 肠炎病 病因 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则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剖开鱼腹,患病较轻的鱼体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病菌感染可能来源于养殖水域的底层淤泥,鱼体摄食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也有可能携带该病菌。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疾病控制技术 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饵应用2~3%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0.1%鲜大蒜汁进行投喂;全池泼洒每立方0.5g二溴海因。 车轮虫病 病因 由车轮虫寄生引起。病鱼焦躁不安,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和皮肤粘液上。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多发生于春末秋初。 疾病控制技术 全池泼洒每立方0.7g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或用苦楝树叶30kg/亩煎煮后用汤汁全池泼洒。 小瓜虫病 病因 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在病鱼的体表肉眼可见小白点,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镜检鳃丝和皮肤粘液,可见大量小瓜虫。多子小瓜虫的繁殖适温为15~25℃,流行于春秋季。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鱼体瘦弱时,鱼体易被小瓜虫感染。 疾病控制技术 用每立方福尔马林50~60g浸洗鱼体10~15分钟,同时,发病鱼池亦用福尔马林消毒;全池泼洒每立方2g亚甲基蓝,连续数次,每天1次。 锚头蚤病 病因 由锚头蚤寄生引起。发病初期,病鱼呈急躁不安、游动迟缓、鱼体消瘦等现象。寄生部位充血发炎,肿胀,出现红斑。肉眼可见锚头蚤寄生。4月~6月是流行季节。 疾病控制技术 用90%晶体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每立方0.3~0.4g,疗效显著。 营养性疾病 病因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过多或过少,饲料成分变性或能量不足,均会引起黄颡鱼的营养性疾病。常见症状有脂肪肝病、维生素缺乏症等。病鱼肝脏肿大,肝脏颜色粉白或发黄,胆囊肿大,胆汁发黑,胰脏色淡。病鱼零星死亡。 疾病控制技术 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用量。 在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控制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好预防措施:①彻底清塘,严格消毒。②苗种放养时,要用食盐等药物浸浴消毒。③放养体质健壮、无病害的苗种。④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坚持“四定”、“四看”投喂方法,不施用未经过发酵的粪肥。⑤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水。⑥定期泼洒药物消毒水体与口服药物,坚持对活饵、饲料台、食场进行消毒。⑦发现鱼病,及时诊治。应注意: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等药物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 子宫线虫病 病 症 由一种似子宫线虫的雌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虫体粗壮,呈血红色,两端圆钝。虫体寄生在黄颡鱼眼腔中,对红肿、突眼的病鱼,先剪开眼周围的肌肉组织,逐渐向眼窝剖进去,可见虫体盘曲在眼窝内,有时数条缠绕在一起。病鱼往往造成瞎眼。 防治方法 此病因常在水库等大水面发生,尚无有效控制方法。 防治措施 随着夏季的来临,水温逐渐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滋生,该时段是鱼病的高发季节。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黄颡鱼较容易感染一些病害,引发大面积死亡,使养殖户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各地黄颡鱼养殖中出现了与其他鱼类不一样的病,当地人称“一点红”,其暴发速度快,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现就其相关情况及防治方法做如下介绍。 1 症状与发病原因 病鱼主要为3-5厘米规格,发病时头顶部溃烂,红肿,穿孔,鳃充血,鳍条基部充血,离群独游或较长时间头朝上、尾朝下垂直悬于水中,且来回转动。该病是由车轮虫等寄生虫寄生引起的细菌性并发病。发病原因多为: ⑴投放密度大,幼鱼粪便和排泄物增多,水质较差,鱼类长期处于半缺氧状态,加之活动空间减少,活动力减弱,使得寄生虫、细菌等病原更易感染寄生。 ⑵水质污染,水体pH值偏低,鱼感染机率增大。 ⑶轻防重治,缺乏防病意识,每月没有按时检查,预防鱼病,调节水体,改善水质,遇到天气骤变,鱼体摄食后,极易暴发鱼病,大量死亡。 ⑷饲料蛋白质含量较低,使得饲料系数增加,鱼体生长较慢,残饵、排泄物较多,造成了水体的二次污染,诱发了寄生虫、细菌等的感染。 2 预防和治疗 用药宗旨:调节水体,改善水质,杀灭寄生虫,外消内服,综合防治由车轮虫寄生而引起的“一点红”。 ⑴预防方法①鱼苗入池前必须用高锰酸钾、硫酸铜和高聚碘等药物交替消毒;②水源必须经沉淀、过滤、消毒、曝气处理后再流入鱼池;③池塘消毒:必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④降低放养密度,同时定期换水;⑤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提高pH值,按时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止水质恶化;⑥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浪费。建议使用专用黄颡鱼饲料;⑦定期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福尔马林、车轮净等杀灭寄生虫,同时用杀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细菌病毒病等的发生。 ⑵治疗方法①第一天用生石灰25克/立方米调节水质,提高pH值;②第二天上午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 0.7克/立方米,下午用高聚碘150毫升/亩•米,全池泼洒二天。第四天彻底换水后用车轮净(按说明剂量)全池泼洒。③内服药,5-7天为一疗程,用药为四环素+恩诺沙星+维生素C(用量均按说明剂量)。 |
发布过的产品 |
|
留言询价 |
水产分类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
热线电话:0779-2029779 | 传真:0779-2030003 | 客服QQ:188779568(广告) | 客服信箱:bbwfish@163.com | |
桂ICP备11001749号-15 |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64号 | |||
主办: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水产业商会 承办: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水产门户网旗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