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特征 大口鲶属鲶形目鲶科鱼类。头部宽扁,胸腹部粗短,尾部长而侧扁,眼小,口大,牙齿细密锐利;长须2对;背鳍短小,无硬剌;胸鳍有一硬剌,其内侧光滑无锯齿状缺刻;臀鳍特长并与尾鳍相连。体长无鳞,极富粘液。肠短,有胃, 顺便提及,大口鲶与鲶(Silurusasotus linnj、也就是常见的土鲶)的主要区别在于:⑴前者的胸鳍剌内侧光滑而后者则有锯齿,手摸很容易区分;⑵前者的成熟卵呈油黄色而后者是草绿色,前者4龄、体重3公斤以上才达性成熟,而后者1~2龄、体重75克左右就达性成熟; ⑶前者长得快也长得大而后者长得慢也长不大。土鲶一年只长到100 克左右,一般很难见有超过1公斤重的大个体。大口鲶与革胡子鲶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有2对须而后者有4对须。这些分辨特征在认购苗种或成鱼时有实用意义。 2、生活习性 大口鲶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温0~38 ℃,因此在我国南、北方都能自然越冬。在池养条件下的最佳生长水温是25~28℃。当水中溶氧在3 毫克/升以上时生长正常,低至2 毫克/升则出现浮头,低于1毫克/升时就窒息死亡。适应pH值范围是6.0~9.0,最适范围是7.0~8.4。 在大江河中,大口鲶喜栖息于敞水水体,营“底栖”生活,“等吃自来食”。三月初沿河上溯作产卵洄游,九月份陆续退到河道深处或洞穴中越冬。在池塘里,多在池底活动,只有到了深秋时节的晴朗天气,才集群到水面上来“晒太阳”,即群众中流传的“鲶鱼晒背”的现象。大口鲶性较温顺,不善跳跃,喜集群成团,较易捕捞,第一网的起捕率常达90%左右。 |